

出萃生活工作室
— 自然空間的連結者
文 / 秀異生活 人物攝影/邊緣攝影工作室
順應上天安排 種出有靈魂的風格
在金崙溪上游、台東金峰鄉的歷坵部落,是設計師謝聖華的家鄉。出身壢坵部落排灣族,已返鄉12年的時間的他,擅長於生活創意產業、視覺傳達設計、商業空間設計、自然花藝、展場規劃。藉由對土地與環境的熱忱,重視的是人與空間之間互動的精神,希望能把文化的感動分享出去。
謝聖華與許多台東遊子一樣,高中時期在家鄉完成學業,為了更好的教育而離鄉背景到外地求學,畢業後也順理成章地留在都市發展。一直待到接到家人的通知,回家照顧身體有狀況的父親,原本心想最多待一個月的時間,沒想到就這麼順應著老天的安排,成了返鄉的轉捩點。
有趣的是,謝聖華學的是設計,但在台東不太有設計工作的機會,剛好公部門的農業觀光課有個職務,可以結合設計跟部落,正是他非常有興趣的。之後當上村幹事5年的時光,重新回到部落與家人相處,與老人家學習,也推動了地方小農復耕,這段時間雖然設計做的比較少,但累積了語言與文化的厚度,成為培育日後設計理念及創作風格很重要的養分。
回歸內心的本質 50/50的美感發展
空間設計、自然植物、一切有與美有關的事物,都是謝聖華的專長,很好奇要如何在不同的領域中切換自如? 他表示:「台東的設計產業沒有像在都市分工這麼細膩,一切的能力都是從經驗裡長出來!」透過不同類型的案子累積養分,也讓自己有機會學習成長。但最重要的是,設計不只是注重表現美感,而是要從使用者的需求為起點,回到文化跟環境裡觀察。
他將自己的設計法則定調為「50/50」,設計師只規畫物件50%的飽和度,並預留50% 給使用者,讓它從生活中,慢慢成長為使用者理想的樣子。他所想要表現的風格其實很簡單,就是讓人處於自在的狀態! 因此最花時間的事,是要與使用者溝通,觀察生活中的行為、喜好,而非把自己的設計放在第一考量。
對於環境友善、維持空間的永續性是另一件老師非常重視的事,使用自然材質、回收再生材料,或是舊物重新改造再利用,讓老東西不只是蒐藏品,而是賦予新生命。有時也會將花藝、園藝的觸角延伸到室內,讓室內空間與自然綠意產生連結,從這裡我們可以感受到老師想傳遞永續生活的那份心意,以及尊重環境及土地的精神。
空間的心理師 連結美學的專家
更深入探討後,謝聖華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人與環境的「連結者」,要將傳統文化跟現代生活整合在一起。這過程是否需要花更多的時間? 謝聖華說:「這有點像心理醫生,需要與業主一起合作,梳理出對於空間真正需要的是什麼? 甚至在五年、十年後,心中最美的想像會是什麼樣子? 」
謝聖華細膩地關注人、環境與文化的共生,也難怪他所打造的場域,都有獨特風格的靈魂。
謝聖華 CUDJUY MALIJUGAU
2016 12 th Festival of Pacific Arts in Guam太平洋藝術節 (關島)
2017 臺東慢食節規劃及情境設計(共六場次)
2017 臺東縣政府原民處/現代技術人才培育計畫 聲音部落招生記者會/記者會場佈置規劃
2018 南方以南,南迴藝術計畫參與計畫。
哪裡可以看到作品?
從[ kituru ] 咖啡館的設計規劃、奚卜蘭遊客中心[新太平洋一號店]、東管處 [成功鎮都歷雜貨店]的空間規劃,到展現台東在地的生活美學的 [台東慢食節] 都可以看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創作,想更貼近了解的朋友,歡迎點開底下的Instagram 連結喔!
作品介紹








